摘要:1鸵鸟新城疫流行现状 新城疫是当前危害和威胁养禽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由于新城疫在鸵鸟中感染率很高,各种年龄的鸵鸟均易感,因此许多国家都把新城疫列为法定预防的传染
1 鸵鸟新城疫流行现状
新城疫是当前危害和威胁养禽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由于新城疫在鸵鸟中感染率很高,各种年龄的鸵鸟均易感,因此许多国家都把新城疫列为法定预防的传染病。
鸵鸟新城疫于1989年首次发生在以色列。上世纪90年代突然出现走禽的国际贸易的异常繁荣,导致在世界范围走禽疾病也突然增加,在1998~2000年间,在贸易的巅峰时期,新城疫传遍了南非等国家的鸵鸟群。
1992年之后,我国成为鸵鸟进口大国,陆续从非洲大量进口鸵鸟,新城疫也同时在鸵鸟群中出现严重流行。1997年刁有祥、王春敖等首次报道我国发生鸵鸟新城疫流行,并从发病及死亡的鸵鸟脑及肺脏分离到新城疫病毒。从2~3月龄至3~4年龄的鸵鸟均发生感染,小鸵鸟发病率高达50%,成鸵鸟的发病率从3%~6%不等,然而病死率均在95%以上。同年,黄宝春、彭照优等;逢奎春、肖成蕊等;刘忠城、李宁等均先后对鸵鸟新城疫的诊断进行了报道。从此以后,每年均有数起鸵鸟发生新城疫的报道(1999年余锐萍和刘金华等、程雷和陈昌海、胡小斌和杨德胜;2000年鲁杏华、赵喜伦和郑印焕等、谈亚英和秀伟等;2001年杨增岐和张淑霞等、曾元根和郑志邦等;2002年王琼和刘伯庶等及王佩良和韩光英等)。
近年来鸵鸟不断发生和流行新城疫的同时,鸡、鸽等其他家禽的新城疫也不断地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在发病禽类的组织中分离出大量新城疫病毒的流行毒株。因此,鸵鸟新城疫的发生和流行肯定与其他禽类所流行的新城疫,以及与频繁的国际贸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 鸵鸟新城疫的诊断
2.1 临诊症状:鸵鸟新城疫的早期临诊症状主要是精神沉郁,离群独处,不愿走动,患病鸵鸟体温先高后低,高时可达40℃以上,病的后期可降至36℃,有的发病鸟群,在整个病程中多数鸟体温不高;食欲降低或完全废绝;肌肉抽搐,颈部无力,垂颈歪头。随着病情的发展,患鸟站立不稳,头部不能抬起,最后卧地不起,直至死亡;有的病例表现颈部扭转、弯曲,并出现神经症状;有些,病鸟眼睛分泌物增多、流泪、瞬膜开闭频繁;3~4岁病鸟先出现眼睑水肿,后逐步扩展到头部和颈部;有些病鸟呼吸困难并出现啰音,咳嗽;患鸟排出黑色稀粪。
最急性病例,病程短,从出现发病症状到死亡仅有一天,有的可达7天,有些报道其病程可达7~16天。其死亡率高低不等,有的病群可达30%。
2.2 病理变化:鸵鸟新城疫的病理变化常因病鸟的年龄、病程的长短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差异。
小鸵鸟一般都表现为急性经过,气管环黏膜出血,黏膜表面有淡黄色黏稠胶冻状液体,肺无明显病变;口腔、会厌和食道有黏液,腺胃乳头有出血点,肌胃角质层易脱,角质层下出血点或出血斑,小肠(特别十二指肠)黏膜严重渗出性出血,结肠和直肠的黏膜有出血点,有些病例还有溃疡灶;心包积液,呈清亮、透明状,心冠脂肪、心内膜及心肌有出血点;肝脏稍肿大,有些病例有紫色坏死灶;大脑和小脑表面血管充血,有散在出血点,脑水肿。
人工发病死亡鸵鸟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是心肌细胞间隙增宽;支气管内积有黏液和脱落的上皮,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血管和胆管组织周围淋巴细胞和异嗜性细胞浸润,血管壁肿胀;肾小管变性,间质充血,淋巴细胞浸润;腺胃黏膜上皮脱落,细胞变性坏死;小肠固有层细胞变性坏死,肌纤维疏松、变性,淋巴细胞、嗜异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肌纤维变性断裂。
2.3 鸵鸟源新城疫病毒特性及实验室诊断:
2.3.1 鸵鸟新城疫的病原是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的禽副黏病毒I型病毒(Pmv-1)。目前在我国鸵鸟中流行的新城疫病毒的基因型是Ⅱ、Ⅲ、Ⅵ和Ⅶ4个型。新城疫病毒属RNA病毒,呈球形,大小约100~250nm,有囊膜,囊膜上的纤突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能凝集鸡的红细胞,并因具有神经氨酸苷酶而逐渐解脱。
2.3.2 本病毒能在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复制,引起鸡胚,死亡和使细胞产生病变。能凝集鸡红细胞,也能被抗新城疫血清中和。病毒的抵抗力不强,容易被干燥、日光及消毒剂所杀灭。
2.3.3 病毒分离可取病死鸵鸟的脑、肺、脾和肝等,加灭菌的生理盐水研磨制成1∶5的悬液,每毫升悬液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各2000IU,冻融3次,3000r/min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作无菌检验,阴性者接种9~10日龄的SPF鸡胚尿囊腔,每胚0.1ml,置37℃孵箱培养,24小时后每天照蛋3次,取24小时后死亡的鸡胚,有明显病变者取其胚液,检测其HA滴度,若能凝集鸡红细胞,则进行HI试验,如果血凝试验能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则表明分离到的毒株是新城疫病毒。
2.3.4 以非免疫或血清中无新城疫抗体的雏鸡或雏鸵鸟作动物回归试验,若能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同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从复制的死亡病例中分离新城疫病毒,则可确诊。
3 鸵鸟新城疫的防治策略
3.1 据国内的报道,用禽用的新城疫疫苗(包括油乳剂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免疫鸵鸟是有预防效果的,但由于鸵鸟的体型大、寿命长,加上开放的饲养方式等特点,因此对鸵鸟进行免疫预防,必须解决如下问题:目前所使用的疫苗是鸡的新城疫疫苗,一般不包括新城疫基因Ⅳ型;缺乏充分试验依据的、科学的免疫程序;目前尚没有鸵鸟专用的新城疫疫苗,所用的疫苗还是一般禽的新城疫疫苗。
3.2 根据目前的报道,鸵鸟新城疫免疫推荐以下几个程序:
3.2.1 尹燕博等(2001)提出的程序:
15日龄:新城疫Ⅳ系疫苗滴眼、滴鼻,剂量为鸡剂量的3倍;
1月龄:新城疫Ⅳ系疫苗滴眼、滴鼻,剂量为鸡剂量的6倍;
2月龄:ND油乳剂灭活疫苗皮下注射,2ml/只;
6月龄:ND油乳剂灭活疫苗皮下注射,4ml/只;#p#分页标题#e#
6月龄以上和成年鸵鸟,每年春秋两季,在用Ⅳ系疫苗滴眼滴鼻(剂量为鸡用量的12~15倍)的同时,皮下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5ml/只。
3.2.2 曾元根、邓活邦等(2001)建议在生产实践中采用以下免疫程序:
10日龄用LaSota活疫苗滴鼻;
30日龄用LaSota活疫苗饮水;
2月龄用油乳剂灭活疫苗皮下注射10羽份/只。
3.2.3 徐东萍(1999)推荐以下免疫程序:
7日龄用鸡用剂量的3羽份Ⅳ系疫苗滴眼滴鼻;
15日龄用ND/IB/EDS-76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只2ml。
3.2.4 罗卫强等(2005)实施以下程序:
1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C-30(鸡的5倍量)进行滴眼滴鼻;
21日龄: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每只肌内注射1ml。同时在另一侧皮下注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弱毒疫苗,每只5羽份(按鸡免疫剂量的5倍量);
2月龄:每只皮下注射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2ml;
4月龄:每只肌内注射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4ml;
6月龄以上及成年鸵鸟:每6个月注射一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每只皮下注射6ml;
产蛋前30天的后备母鸵鸟:首免注射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4ml,10天后再注射10ml。雏鸵鸟的母源抗体可达较高水平。出壳后1天龄NDHI(Log2)的平均值可达4.8,9天龄达7.2,15天龄达7.8,20天龄为7.16,25天龄为6.50,30天龄为2。
3.3 鸵鸟场发生新城疫时的应急措施:
3.3.1 首先应该把病鸟隔离,把场地封锁,并对用具、场地、栏舍粪便进行彻底清理、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3.3.2 进行紧急接种。接种的原则应从远离发病场地的健康群开始,逐步接近发病场地,然后接种与病鸟同群的疑似健康鸟。
作紧急免疫接种时,尹燕博荣(1998)建议用新城疫Ⅳ系疫苗,免疫程序及剂量推荐如下。
20日龄以内:鸡用剂量3倍滴眼滴鼻;
20日龄至1月龄:用5倍量滴眼滴鼻,同时用相同剂量肌内注射;
1~2月龄:用6倍量滴眼滴鼻,同时用同剂量肌内注射;
2~6月龄:用9倍量滴眼滴鼻,同时按同剂量注射;
6~12月龄:用12倍量滴眼滴鼻,同时按同剂量肌注;
1岁以上鸵鸟:用15倍量滴眼滴鼻,同时按同剂量肌注。
以上所列举的推荐免疫程序,虽然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效果,但仍不是经严谨的试验研究构建的免疫程序。对鸵鸟新城疫免疫的研究还比较少,应该根据我国新城疫流行的具体情况,进行严谨的、科学的试验研究,研制出鸵鸟专用的疫苗,制定出更为可靠的免疫程序,才能更有效地防制鸵鸟的新城疫。
标签:
鸵鸟新城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