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鱼病害研究是从近几年才开始,与淡水鱼病研究相比晚得多。最近,日本几名研究者就甲鱼数种病的病原及其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就至今已明确的几种甲鱼病进行阐述。 1、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主要的病症是以气单胞杆菌为病原的气单胞菌感染症。气单胞
甲鱼病害研究是从近几年才开始,与淡水鱼病研究相比晚得多。最近,日本几名研究者就甲鱼数种病的病原及其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就至今已明确的几种甲鱼病进行阐述。
1、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主要的病症是以气单胞杆菌为病原的气单胞菌感染症。气单胞菌感染症用肉眼或解剖所见的症状特征是:可以看到腹部有瘀血或出血性的斑点、溃疡、疥疮等显著的炎症。有时还可以看到从口或鼻子出血的情况。特殊的可以看到肠管内出血、淤血等显著症状。如果的患了这种病,平时非常胆小,戒备心很强的甲鱼,这时即使人靠近它,它仍会停留在饵料板上,不逃跑,也不动(健康的甲鱼感觉到人的脚步声或人影马上会逃入水中),另外,即使冬眠结束,也会转入产卵场的沙子中不动。
治疗方法:将磺胺剂、抗菌剂等按甲鱼每公斤体重第一天0.2g,第2~6天0.1g,搅拌在饵料中喂食。在投药期间,饵料比平时给料稍微少一些,使其全部吃掉。
气单胞菌感染症如果是初期可以治愈,但是如果发展到重症,就完全不进食了,所以早期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2)白斑病
白斑病的病原体是藻状菌目毛霉菌科毛霉菌属的一种霉菌,寄生于甲鱼的皮肤上引起发病。
霉菌寄生于甲鱼的鳖甲、四肢、颈部、尾部等身体的所有皮肤上。如果患上这种病,在甲鱼的鳖甲上就会产生白斑状,或白云状的病变,表皮就会坏死、发白逐渐剥离。
幼鳖期如果患上这种病,死亡率是很高的,带来的危害很大。成鳖(食用鳖如果患上这种病,出售运输时,鳖壳表皮会看到出血,因此商品价格就降低。
判断是否患上白斑病,将甲鱼整个浸入干净的水里,观察甲鱼鳖甲上是否有病变的白斑状。
更加严格的判断是到水产试验场检查。
白斑病具有在流动的水池、新鲜透明水池饲养甲鱼发病率高的倾向。相反,在人类看来污浊的饲养环境(在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繁殖的“青粉”的状态)中,由于与其它细菌类竞争中抑制其产生,发病率反而低。因此,将饲养水保持、管理在“青粉”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方法:将患病甲鱼浸泡在含10ppm的石灰水中3~5个小时有效。
(3)皮肤腐烂病
将患上皮肤腐烂病的甲鱼患部进行细菌学上的检查,将气单胞菌菌、白斑霉菌、假单胞菌等数种细菌类分离,在这些细菌类里,气单胞杆菌是参与最多的。
一般认为皮肤腐烂病是甲鱼之间相咬出现伤处,细菌由伤处产生二次感染形成的疾病。
外部的症状表现为四肢、颈部、尾部、鳖壳的边缘部皮肤产生腐烂、糜烂,皮肤组织坏死发白或发黄,不久患部溃烂。患部的周边部肿起来。患部逐渐扩展,溃伤扩大,症状进一步加重会导致颈部肌肉及骨头露出。有时,四肢的骨头露出,或爪脱落。但是由于皮肤腐烂病导致死亡的不多,有时患部自然治愈。例如,可以看到四肢不健全的甲鱼也很健康地成长着。但是如果颈部骨头露出,引起死亡情况很多。
预防措施:如果想到甲鱼间互相撕咬会引起一些感染,每两周一次,将2~3ppm(每吨水加2~3克)漂白粉放入池内进行药浴。这样就可以杀死细菌,就可以防止由于咬伤引起的二次感染。
另外,出现症状的甲鱼在分大小的时候,将其隔离到另外的池子(如果建造有治疗池更方便)。每5~6天,在2~3ppm的漂白粉溶液中反复进行3~4次的药浴,约1个月后将治疗好的甲鱼放回到原来的池中。药浴后,约经过2~4个小时,其成分都分解,因此没有必要排出药浴后的水。
(4)开孔病
开孔病主要是由于饲养环境的恶化、饲料、细菌(气单胞菌)的感染等引起。目前为此,详细的原因还不清楚。
外部的症状:在鳖壳和腹部轻症状是形成疮痂(形状如同人类患的痤疮),疮痂的周围出血,症状进一步加重,在鳖壳和腹部出现开孔,由于从患部出血(呈现出所谓的开孔病症状),商品价格降低。
这种病的病因还没有明确,对症的治疗方法是喂维生素剂。市场销售的合成饲料中,含有各种的维生素剂。甲鱼的给料方法与鱼类不同,由于饲料在饲料台上长时间高温、高湿放置,饲料容易腐败。因此,需要添加维生素E剂。(认为开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和饲料腐蚀引起的饲料性疾病)。细菌的二次感染也是其发病的原因之一。
治疗方法:磺胺剂、抗菌剂口服同时,进行石灰水的药浴(治疗方法:将患病甲鱼浸泡在含10ppm石灰的水中3~5个小时有效)。关键需将饲养环境维持在“青粉”状态。
(5)钟形虫的寄生
由于钟形虫(原生动物纤毛虫类)的寄生原因引起死亡几乎没有,但是,由于钟形虫的寄生甲鱼的摄饵率降低。外部症状:一般在四肢、鳖壳、颈部可以看到棉状或菌线状白色的病变。但饲养水呈现“青粉”状态时,钟形虫的收缩胞与柄染成绿色,经常看到甲鱼整个成了绿色。
治疗方法:将患病甲鱼浸泡在含10ppm石灰的水中2~4个小时进行药浴,每4~5天进行一次,反复2~3次。如果需要短时间内处理,将甲鱼浸泡在含2~3%食盐水中1分钟左右很有效。
(6)出血病
出血病是某养殖场从国外进口的种甲鱼发生的疾病。在甲鱼腹部、出现出血斑、出血点的同时,在咽喉的内壁出现很重的出血症状,死亡率非常高,这个养殖场应立即终止进口鱼种,将发病的甲鱼群隔离,防止这种病的蔓延及再发生。
症状:喉咙的上下壁认为是某辅助呼吸器官的群毛状小突起的出血或破坏非常严重,病情进一步加重,肠出血和肠粘膜破坏严重。并且肾脏、肝脏等也可以看到出血性病变。
将进口种苗的喉咙、肠、肝脏等组织磨碎过滤灭菌之后,进行接种,在甲鱼身上产生了与出血病症状相同的病状,由此可以认为,病毒是病原体的可能性。
另外,从病鳖分离出毒性强的气单胞菌,将其接种到正常的甲鱼身上,就出现了与出血病相似的病变。
认为其病因是,病毒为是首要原因,由于病毒自身的影响,引起出血性炎症,再加上气单胞菌引起二次感染导致病情恶化。但是确切地证明还没有明确。
无论是第一原因还是第二原因,由于都可能是细菌引起的病因,因此,口服磺胺剂、抗菌剂有效。另外,由于怀疑是病毒性病变,因此,一定要注意种鱼的输入、移动时不能引入病鳖是非常重要的。#p#分页标题#e#
(7)腮腺炎
腮腺炎是甲鱼病中,长期以来最恐惧的传染病。不仅具有急剧蔓延性,如果发病就会导致所有甲鱼死亡,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与人类的腮腺炎症状一样,甲鱼腮肿胀也是这种病的特征。
病鳖的身体整个呈现浮肿的症状,有时出现口、鼻出血。在腹部没有出血斑和出血点,完全呈现白色的贫血症状。
从解剖病鳖来看,群毛状小凸起的出血与破毁很严重(与出血病的症状类似)。
由于进一步加剧会导致肠内出血,因此,肠管内存满了凝固的血块。现在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预防方法:将发病鳖隔离(重症时的处理),将饲养水与池塘底的沙泥等完全消毒(使用200ppm的石灰)。
(8)饲料性疾病
将鲜度差的饵料或油煎的生鱼、干燥的蛹等作为饲料喂甲鱼时,由于脂肪酸的代谢异常(脂肪变性症)引起病变。由于甲鱼是非常胆小的动物,因此摄食时间很长。尤其是夏季炎热的天气下,由于饵料长时间放置,鲜度不好的饵料很容易变质,其结果会导致饲料性疾病。
症状:整个身体浮肿,或者是极度地消瘦,在鳖壳上出现皱纹或没有张力及光泽。从解剖来看,健康鳖的脂肪是白色或黄油色。与此相比,病鳖的脂肪变硬,呈现为土黄色或黄褐色,放出臭味。进一步出现肝脏黑化,引起骨质疏松。
预防措施:投放新鲜、质量好的生饲料,同时有必要增加维生素E剂的添加剂。目前,只投放市场销售的鳗鱼用的合成饲料,不会引起这些饲料性疾病。但是要十分注意合成饲料的保存,不能使饵料发霉或变质。
(9)由水质污染引起的病变
利用温泉建成的池塘不会出现这种病变,但冬季利用锅炉等加温饲养的池塘,由于燃料费等,不经常换水,饲养环境恶化。当饲养水中氨达到100ppm以上时,如长时间饲养会引起发病。
病鳖的症状:在四肢、腹部出现显著的出血、溃疡、燎泡,鳖壳的边缘部消失。也有边缘部虽在但是破烂不堪。
治疗方法:尽快地替换饲养水,十天之后就会自然治愈。
(10)冬眠结束的死亡
冬眠结束死亡的原因还不明确。冬眠结束的病鳖,呈现与细菌性疾病基本相同的症状,从冬眠苏醒后,可以看到转入陆地产卵场沙土里的甲鱼很多。死亡的几乎都是雌甲鱼,认为也许是由于产卵后的疲惫以及营养不良等原因而导致。因此,在产卵期及冬眠前要喂食新鲜且营养均衡的饲料。另外,冬眠前(秋季)打捞甲鱼时,有必要用100ppm的石灰将池塘消毒之后,放干水,干燥2~3日,改良池塘底的泥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