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四年前,我也是处于这种前途未卜的不安情绪中。四年弹指一挥间,四年前的今天,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小陈走进了高考的考场。高考是道坎,一道需要我们运用自信、智慧、勇气、运气来跨越的坎。
当时情形历历在目:因为非典,我们不得不在开考前一小时到达考场接受身体检查。而所谓的检查无非是用红外线在脑门上“滴”一下,前后用时不超过五秒钟。然而就是为了这五秒钟,我们不得不围坐在操场上接受烈日的洗礼,来度过剩下的59分55秒。两天考四门,我就在烈日下站了59’55”x4=239’4”。后来我听说不少学校条件比较好,考生是在有冷气的教室里待考的,当时年轻气盛,觉得很不公平,时间长了,也就释然了。我一生也不会忘记那239分04秒,当然大多是美好的记忆。我们考点汇聚了全区所有加试化学的学生,于是很自然的,考前准备成了同学聚会。初中同窗、高中桑梓,济济一堂,男生在一块儿免不了称兄道弟、海侃阔谈,不一会儿朋友的朋友就成了朋友,同学的同学就成了同学,全然忘记随后进行的是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
兴奋过头了,免不了影响状态。等到正式考试开始时,我发现自己已经难掩亢奋之情。于是,第一门的语文成了炮灰。后面几门,我略有收敛,当然这是后话了。尽管如此,我却一点儿也不后悔,并一直把这段经历作为人生最美好的情感珍藏于心。
高考最让我自豪的是,考试全过程的节奏都由我自己掌握。我去考试,父母去上班,大家各自为战。考点离家大概两站路远,本来我决定其自行车前往,后来怕太阳太毒,临时换坐公交车;中午自己寻找饭店、自己安排作息。我觉得这样感觉很好,有点由自己决定命运的味道。在这里,我一直很感激我的母亲。其实我知道她真的很想送考。毕竟我在她眼中还是孩子,放心不下。可是在了解情况后,她很干脆地顺从了我的意愿。后来她说,其实这两天她的心一直在我的身上,真想立刻飞到考场来,可是为了不影响我的情绪,一直刻意装的若无其事,生怕说错什么。
我们这届高考,最引人关注的是数学和加试科目。语文被公认较为容易,作文题属于“大路货”(这并不意味着好写,平淡中想要出奇制胜往往更考验真功夫);英语难度和往届基本持平,加上上海地区英语教学水平一般比较高,所以还是容易对付的。
考试第一天下午的数学科目难度奇高。电视新闻里曾有一组让人记忆犹新的报道:上午考完语文,考试从考场里鱼贯而出,个个喜气洋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下午考完数学,半天没见人出来,即使出来也是满脸阴云、垂头丧气的。当时的情况是:考试结束铃打响后,每个人都瘫坐在座位上,不少人久久不肯交卷(担又不敢继续动笔);监考老师收完考卷后,一些女生(男生较少)开始啜泣,走道里一片悲观气氛。有几位男生恶作剧,故做轻松,“小声”宣布“这题目怎么这么简单”,立即引来了女生的一片嚎啕……
最后一门考试则是另一番景象,一团和气啊。物理考生说化学这次要加分了,化学考生说物理这次要加分了,这两种说法同时盛行,在考完之后很长时间仍然谁也说服不了谁。由于我在高中是理科生,所以比较关心高考加试科目的两个大项,物理、化学的难易对比。按照往届的经验,总是物理稍难。在我之前已经连续多年对加试物理的考生进行加分,对加试化学的考生减分了。加分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现实往往是“十加九不足”,当然我认为加分政策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公平的(以数学成绩为参照,通过对比物理考生和化学考生平均数学成绩的差距,对物理、化学作加减分处理)。我也以为这次物理又要加分了,所以在估分时已经做好了总成绩减分的准备。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成绩出来后大多数化学考生加了6分,大部分物理考生减了6分。我至今仍不敢相信,难道我们这届物理考试真这么容易?